“工业大脑”越来越健全 综合生产效率提高20%—30%******
央视网消息: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,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明显的特征。
早过了下班点,在杭州阿里云谷园区,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,不少人还在忙碌着。记者走进了其中一座办公楼,近距离感受这里的工作氛围。
讨论方案、敲代码、打电话、开会、连线,一层楼里几乎每个工位,每个人都在忙着工作。他们被称为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工程师。
虽然工程师们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,可每个人身后都牵引着一个行业、3—5家工厂的数字化转型任务。这也意味着,工程师每天要处理2800多亿条数据,调用3万多次智能算法接口。
负责人告诉记者,疫情三年来,恰恰是我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三年。他们的工程师团队,也从不到200人增加到了如今的400多人。
数字化让水泥厂越来越智能
繁忙的数字化工程师们加速奔跑着,他们给工厂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?
在芜湖海螺水泥公司,工程师们正在将原料仓库改成无人车间。
改造完成后,行车的设备利用率能提升50%以上,综合生产效率可以提高20%—30%。
与此同时,在水泥生产线控制中心,工程师们正在对操控生产线的“大脑”——控制系统,进行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提升。
工程师告诉记者,有了这套新的数字化系统,可随时监控产线状态,并及时自动做出专家级的精确调整。不仅可以降低24%的人员劳动强度,还提升产品质量,产品标准偏差降低了43%。
如今,无人驾驶的矿车和挖机在矿山上有序地开采,检测线全自动24小时自动检测原材料的成分,水泥生产线每几分钟就自动微调一次参数以保持最佳的状态,一颗“工业大脑”在这里正越来越健全。
我国成功中标沙特最大地质填图项目******
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了解到,我国成功中标沙特最大地质填图项目,目前,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实施。
此次,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功中标“沙特阿拉伯地盾精细地质填图”项目,金额约14.39亿人民币。该项目将在沙特阿拉伯地盾区60万平方千米范围内,以推进矿产勘查、寻找新的成矿地质体为目标,开展271幅1:10万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,项目周期11年。
地质填图是矿产普查和勘探中的一种基本工作方法,对工作地区或已发现的矿区进行系统的地质观察,测制一定比例尺的地质图,查明工作地区或已发现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矿产形成、赋存的地质条件,为进一步的找矿或勘探工作,提供资料依据。
乐发lv地图 |